【自然环境】
一、境域 台州市位于浙江中部沿海,地处全国海岸带中段。陆地范围介于东经120°17′—121°56′、北纬28°01′—29°20′之间,东西长172.8公里,南北宽147.8公里。陆域面积9411平方公里,周边线1287.6公里。北接宁波、绍兴(市界边线分别为145.57公里、79.53公里),西邻金华、丽水(边线126.29公里和82.47公里),南连温州(边线222.92公里),东濒东海,海岸线630.87公里。200米等深线以内(大陆架)海域8万平方公里。海上出露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岛屿691个。全市辖椒江、黄岩、路桥、临海、温岭、玉环、天台、仙居、三门等9个县(市、区),其中6个县(市、区)靠海。
二、地势 台州依山面海,地形大势由西向东倾斜。西北山脉连绵,千米峰峦迭起,阻滞了冬季寒流的入侵。东南丘陵缓延,平原滩涂宽广,河道纵横。沿海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境内地貌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湾、岛屿均有分布,其中山地丘陵占陆域面积的2/3,海洋为陆地面积的8.5倍,兼得山海之利。唐·杜甫诗云:“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
三、山脉 由地壳运动褶皱而成。台州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千米以上中山山脉集结在市境西部和北部。
天台山 耸立市境北部,系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其脉由仙霞岭中支大盘山向东北延伸而来,在天台县东北部形成以华顶为中心的千米以上高峰21座。北与四明山以剡溪为界,南隔始丰溪河谷盆地与大雷山相望。主峰华顶,海拔1098米。主脉向东北延伸出境,经新昌、宁海、奉化、鄞县,入海为舟山群岛。其东支主峰苍山顶,海拔1113.4米,支脉向东展布三门湾北部。
大雷山 横亘市境中西部,为永安溪与始丰溪分水岭。其脉由仙霞岭中支小盘山延伸而来,西南连接清明尖(一名青梅尖),沿西部市界蜿蜒向东北折东入境,在仙居、天台、临海三县(市)结合部形成主峰,山顶平缓,海拔1229.4米。主体山脉作东北——西南走向,西南山脊挺拔,仰天坪、祝大坪岗、廿四尖背、盘龙岗、骑马岗等千米以上峰岗连绵;向东北伸展,经鞍头岭、大木杓山至赤峰山(海拔804米)被始丰溪切割,溪东余脉展布于市境中北部。天台盆地以南与仙居盆地以北诸山,均为大雷山支脉。
括苍山 雄居市境西南部,为椒江水系与瓯江水系分水岭。其脉由浙南洞宫山向东北延伸而来,自仙居县西南端劫贼岩岗逶迤入境,沿西南市界蜿蜒向东折北,在临海市与仙居县交界处蟠结成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4米,为浙东第一高峰。括苍山系带状中山,共有千米以上峰峦150多座,《唐六典》列江南道名山之一。主干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支脉展布仙居、临海、黄岩、永嘉、缙云诸县(市、区),余脉伸展至三门湾以南,入海为东矶列岛。
四、河流 境内有大小河流(含干支流)7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25条。椒江、金清两大河流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全市陆域面积80%左右。
椒江水系 椒江是境内最大河流,也是浙江第三大河。干流自仙居县天堂尖曲折向东至椒江牛头颈入海,全长197.3公里,沿途有灵江、永宁江和永安溪、始丰溪等80多条江溪汇入,流域面积6613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2/3左右。上游永安溪、始丰溪,分别长141.3公里和134.2公里,流经仙居盆地和天台盆地,在临海市城西三江村汇合灵江;中游灵江,长44公里,宽300—800米,均为感潮河段,向东折南至黄岩区三江口,汇合永宁江(澄江)为椒江;下游河口段,自三江口至牛头颈,长12公里,河面宽950—2000米,航道顺直,为纳潮河段。出海口两山夹峙,形似天然关隘,称海门,为浙江东南海防要塞、对外开放之门户。
金清水系 金清港横贯温黄平原中部,发源于温(岭)黄(岩)交界的太湖山东南麓,流经温岭市大溪镇,向东从路桥区金清镇黄琅西门口入海,全长50.7公里。大溪以上8公里为山溪性河道,大溪以下为平原河道,入海口10公里为泄洪外港道。金清港北接南官河、三才泾、二湾河、三湾河、四湾河、五湾河、车路横河,结成平原水网,河道纵横密布,北通椒江,南达松门,流域面积1172.6平方公里,为温黄平原排灌、航运水道。
五、海湾 台州境内自北而南,较大海湾有三门湾、浦坝港、台州湾、隘顽湾、漩门湾、乐清湾。
三门湾 位于三门、宁海、象山3县之间,以三门县海域为主体。南起牛头门口,北至宁海、象山两县沿岸,西靠三门县大陆,东连猫头洋。东西宽50公里,南北长55公里,海域面积约540平方公里,陆岸线长303.80公里。万金山、白蛇山、狗山3岛分列湾口,构成3道航门,故名“三门”。湾内水深5—10米,最深处达50米,有健跳港、海游港、旗门港、石浦港等港口,潮间带(海涂)资源丰富。民国5年(1916)3月,孙中山至象山石浦一带考察,称三门湾为“实业之要港”,列入《建国方略》。
浦坝港 位于三门县东南部,港湾深入内地。东西长19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海域面积72平方公里,陆岸线长56公里,扩塘山将港口分割成南北两条水道。南侧白带门水道长5.5公里,宽1.2—2公里,水深4—10米,为出入浦坝港的主航道。北侧牛头门水道,长5.5公里,宽0.45—1.5公里,水深2.5—5米。港湾两侧干出滩涂与潮间带(海涂)54平方公里。
台州湾 位于市境中东部椒江口外,系古代断裂河谷的一部分,呈喇叭状。东西长26公里,南北宽12公里。喇叭口弧长47公里,海域面积34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米,平坦沙泥质湾底。外有台州列岛、东矶列岛为南北屏障。湾内有浙江中部最大港口——海门港。两岸为宽广的淤泥质滩涂。
隘顽湾 位于温黄平原南部、楚门半岛东北。北靠东浦农场,南通披山洋,东起温岭石塘山,西至玉环县栈台山,为半圆形沿岸海湾。东西长14.8公里,南北宽14.4公里,海域面积124平方公里。基底以淤泥为主,水深多在5米以内,沿岸滩涂广阔。
漩门湾 位于市境南部玉环岛东北侧,南起西台墨鱼屿岛,外通披山洋。海域面积35平方公里,陆岸线长43公里。1977年漩门堵口后淤积甚快,湾内水深大多不足2米,港道浅窄,仅宜小船航行。两侧潮间带(海涂)宽广,为玉环县水产养殖的重要区域。
乐清湾 位于市境南部西侧的玉环与乐清两县(市)之间,东北傍靠温岭市,西南连接温州湾,系深入内地的半封闭海湾。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15公里,海域面积469平方公里,陆岸线长220多公里。湾内水深港阔,岛屿错列。湾底建有全国最大潮汐发电试验站——江厦潮汐电站。
台州岛群划分
岛群序号 |
主要岛屿 |
县市 |
23 |
蛇蟠、花鼓 |
三门 |
24 |
田湾、下万山、满山、灶窝山、长屿 |
25 |
扩塘山、南北泽山、东西泽山、达道山 |
26 |
头门、田岙、东矶、雀儿岙、石坦 |
临海 |
27 |
上下大陈、南北——江山、竹屿、下屿 |
椒江 |
28 |
黄礁、白果山、道士冠、东西廊、三山头 |
路桥 |
29 |
龙门、南北港山、沙镬山、九洞门 |
温岭 |
30 |
牛山、隔海山、腊头山、三蒜 |
31 |
披山、小披山、大洞精、上下浪挡山 |
玉环 |
32 |
鸡山、大小鹿山、洋屿 |
33 |
茅埏、大横床、大青山、江岩山 |
34 |
玉环、南排山、黄门山、横趾山 |
六、岛屿 沿海岛屿大多在全新世陆域下沉时,为大陆基岩丘陵延伸而成。据海岛资源调查,出露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91个,岛上陆地总面积276.02平方公里。滩地面积64.30平方公里,岛岸线总长914.87公里,分别占全省海岛总数的22.57%、海岛陆地总面积的14.23%、岛岸线总长度的19.08%。其中,陆地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岛屿有20个,合计245.56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岛屿总数的2.89%、海岛总面积的88.96%;常年有人居住岛屿37个,季节性居人岛36个,海岛人口24.02万人。县级政府驻地岛1个,乡镇政府驻地岛7个。
全市岛屿,按相对独立的自然环境单元,分为台州列岛、东矶列岛等12个岛群。自北而南,统一编入全省岛群序列。
岛屿分属6个县(市、区)管辖。其中三门县122个,临海市140个,椒江区97个,路桥区25个,温岭市170个,玉环县137个。最大岛屿玉环岛,为玉环县人民政府驻地,陆地面积169.51平方公里,系浙江省第二大岛,1977年漩门港堵口后与大陆相连。其次为三门县蛇蟠岛,陆地面积14.73平方公里。其余岛屿面积均在10平方公里以下。
七、气候 台州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受海洋水体调节和西北高山对寒流的阻滞,境内夏少酷热,冬无邪寒,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水热资源适宜柑桔、枇杷、杨梅等喜温果木和稻、麦、油菜等三熟制作物生长。
日照时数 全市年均日照时数1800—2037小时。区域分布以天台县、玉环县与椒江区洪家为多,在1950小时以上;大陈岛最少,低于1800小时。受阴、雨、雾天气影响,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1971年2197小时,最少的1982年1549小时,相差648小时。在各月分配上,夏季各月日照多,7、8月份193—279小时;冬季较少,2月份109—118小时;春秋季介于冬夏之间。全区年日照百分率为41%—46%,7、8月份52%—65%,梅雨期26%—37%。
气温 平原地区气温16.6℃—17.5℃,年际变化不大。自南向北递减。南部玉环县年平均气温17.5℃,西北部丘陵山地低于17℃。全年各月气温,1月最低(海岛为2月),平均气温5.0℃—6.9℃,月平均最低气温0.9℃—4.8℃;7月最高(海岛8月),平均气温26.6℃—28.5℃,平均最高气温29.1℃—34.2℃,极端最高气温33.8℃—41.7℃。全年≥0℃的活动积温5790.7℃—6321.6℃/日,持续363.4—359.4天。全市稳定≥10℃的初日在3月8日(仙居)至3月30日(坎门、大陈),自内陆向沿海岛屿渐次推迟。≥10℃的终日出现在11月22日(天台)至12月8日(长潭),自北至南渐次推迟,南北差10天左右。全年≥10℃活动积温5172℃—5704℃/日,持续241—275天;80%保证率为5024℃—5073℃/日,持续230—242天。天台县与三门县的大部及仙居县四周山地,≥10℃活动积温少于5300℃/日。5400℃/日线在温岭南部通过,线北的黄岩、路桥、温岭、临海、仙居河谷盆地及三门县沿海平原均在5300℃—5400℃/日。温岭南部与玉环县均在5400℃/日以上。受地形影响,仙居县横溪与黄岩区长潭水库周围,≥10℃的活动积温在5400℃/日以上。日平均气温≥20℃的终日出现在9月30日至10月17日间,80%保证率日期在9月22日(天台县)至10月13日(玉环洋坑)之间。10℃—20℃的活动积温4315℃—4789℃/日,其80%保证率为4050℃—4631℃/日,间隔488—198天。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平原地区-4.5℃—9.9℃,极值在仙居县。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值多年为-2.3℃—6.5℃。玉环县与大陈岛在-2℃左右,冰雪少见。温黄平原-4.5℃,临海市在-5.4℃以下,仙居县、天台县低于-6℃。
境内初霜日在11月15日至12月31日之间,终霜日在2月11日至3月25日之间。无霜期235—322天,南部270天以上,北部(天台县)少于240天,南北相差30天以上。
降水 年降水量1185—2029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年降水日数132—171天。年内降水有两个明显的雨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历时1个多月的梅雨期,降水量300多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0%,年际间比较稳定,相对变率为30%;8月上旬至9月中旬,历时1个多月,为台风雨期,降水量3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3%,年际间变化较大,相对变率在40%—60%之间。多年平均6—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54.8%。地域分布,以括苍山及其东南侧长潭水库周围山区为最多,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其中黄家寮1990年达3339.3毫米;华顶山东南侧至仙人桥一带山区次之,年降水量1600—1700毫米;大陈、玉环等岛屿及沿海最少,年降水量少于1300毫米,大陈岛多年平均降水量仅1250毫米;仙居、天台两县谷地及滨海等地次之,降水量1400—1500毫米;其他地区均在1500—1700毫米之间。
四季特征 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炎热多雨,为热带气候特征。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天气温凉,具亚热带气候特征。气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10℃与22℃之间为春秋季。夏季始于5月底至6月上旬,止于9月下旬至10月初,长达4个月左右。冬季始于11月下旬末至12月上中旬,止于3月下旬,持续3—4个月,以西北部丘陵山地为长。秋季始于9月下旬后期至10月初,止于11月下旬末至12月上旬,持续2个月多。春季,西北部始于3月下旬,其他各地始于3月上中旬,止于5月下旬后期至6月上旬,分别达2个月。
冬季 受冬季风控制。冬季风每年9月底至10月初开始爆发,12月至1月达到全盛时期,3月初开始减弱,4月初自南向北撤退。冷空气活动为冬季常见天气过程。寒潮冷锋经过时,产生成片雨雪天气,锋后急剧降温并伴大风。在冷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温度较低。月平均最低气温0.1℃—4.6℃,日最低气温≤0℃的日数为8—30天(椒江以北在30天以上,海岛在15天以下)。1月份降水量41.0—58.5毫米,东南沿海多于西北部山地丘陵。
夏季 为夏季风盛行时期。夏季风自6月中旬开始,7月副热带高压控制达到极盛,9月初结束。初夏逐渐减退的北方冷空气与南来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梅雨锋面,造成连绵降水。梅雨季大致自5月底至6月底,历时一个月左右。有时梅雨失调,发生旱涝。1954年初夏,梅雨期异常持久,雨量又大,造成严重梅季洪涝。1963年与1971年初夏却出现“空梅”,发生干旱。梅雨结束,即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转入盛夏,除局部雷阵雨外,天气晴热,若无台风影响,则有2个月干燥少雨期,西北部山间盆地的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0℃以上。平均每年夏季有2—3次台风袭击与影响,能缓解旱象,也易造成洪涝灾害。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29.3℃—34.2℃。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仙居、天台两县均在20天以上,其他各县(市、区)在10天以下,玉环县从未出现。7月份降水量79—172毫米,以括苍山东侧山麓的临海市最多,玉环县最少。
春季 地处华南青止锋北缘,受冷空气控制时,容易出现低温与连续阴雨天;冷空气减退,暖空气控制时,多晴好升温天气。有时完全处于大陆冷高压控制下,也是晴好天气。故春季为低温阴雨与突晴升温互相交替季节,谚云:“春天孩子脸,一日变三变。”
秋季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东移,暖湿气流开始减退,常有小股冷空气南下,锋面活动开始增多,秋雨常现。中秋节后,多高爽天气。常有一段温煦的回暖天气,称“十月小阳春”。
台州四季起止日期及天数
季日 |
大陈 |
洪家 |
坎门 |
临海 |
仙居 |
三门 |
天台 |
温岭 |
春季 |
初日 |
3月28日 |
3月23日 |
3月18日 |
3月13日 |
3月18日 |
3月28日 |
3月28日 |
3月13日 |
终日 |
6月17日 |
6月2日 |
6月7日 |
5月27日 |
5月27日 |
6月2日 |
5月27日 |
5月27日 |
天数 |
81 |
72 |
82 |
76 |
71 |
67 |
61 |
76 |
夏季 |
初日 |
6月18日 |
6月3日 |
6月8日 |
5月28日 |
5月28日 |
6月3日 |
5月28日 |
5月28日 |
终日 |
10月2日 |
10月2日 |
9月27日 |
9月22日 |
9月27日 |
9月27日 |
9月27日 |
9月27日 |
天数 |
106 |
122 |
112 |
119 |
123 |
117 |
123 |
123 |
秋季 |
初日 |
10月3日 |
10月3日 |
9月28日 |
9月23日 |
9月28日 |
9月28日 |
9月28日 |
9月28日 |
终日 |
12月7日 |
12月17日 |
12月12日 |
11月28日 |
11月27日 |
12月7日 |
11月27日 |
12月7日 |
天数 |
65 |
76 |
76 |
66 |
61 |
71 |
61 |
71 |
冬季 |
初日 |
12月8日 |
12月18日 |
12月13日 |
11月29日 |
11月28日 |
12月8日 |
11月28日 |
12月8日 |
终日 |
3月27日 |
3月22 |
3月17日 |
3月12日 |
3月17日 |
3月27日 |
3月27日 |
3月12日 |
天数 |
109 |
95 |
95 |
104 |
110 |
110 |
120 |
95 |
【历史沿革】 台州历史悠久,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先秦时为瓯越地。秦代,属闽中郡。汉初,先后有东海王、东越王封立。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东越王除,民徙江淮间,改其地属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台、温、处3府。东汉建武年间(25—56)(一作章和元年<87> 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永建四年(129)(一作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在今永嘉县内)。建安四年(199)(一作兴平二年<195> ,分章安县西南部置松阳县。
三国吴黄武、黄龙年间(222—231)分章安县西北部置始平县,分章安县西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以县境临海山而得名。赤乌二年(239),分永宁县置罗阳县;立罗江县。少帝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郡治章安(一作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境域远及闽北。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始平县为始丰县;分鄞县800户、章安县北部200户置宁海县,属临海郡,又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太康四年(283),分安固县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县。罗江县改属晋安郡。是时,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永宁、松阳、安固、横阳8县,隶扬州。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南部永宁、松阳、安固、横阳4县置永嘉郡。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后世台州辖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分始丰县南乡置乐安县(今仙居)属临海郡。
隋开皇九年(589),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入临海县,属处州(十二年改称括州)。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临海县属永嘉郡。
唐初,复分临海为章安、始丰、乐安、宁海、临海5县。武德五年(622)置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七年,并宁海县入章安县。次年,又将始丰、乐安、章安3县并入临海县。贞观八年(634)复分临海县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天授元年(690)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以县西黄岩而得名。神龙二年(706),分宁海县与越州的贸卩县地置象山县,属台州。开元二十一年(733)隶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复称临海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台州,肃宗二年(761)改始丰县为唐兴县。广德二年(764)象山县改属明州。中和三年(883)隶义胜军。光启三年(887)以台州置德化军。
五代,属吴越国,军、州建置及辖县如故。天宝元年(908),改唐兴县为天台县,后复改为始丰县。宝正五年(930),因治理盂溪水患,改乐安县为永安县,以祈永保平安。后晋天福间(936—942),又改始丰县为台兴县。北宋建隆元年(960),复改台兴县为天台县。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除,台州入宋版图,州、县如故,隶两浙路。景德四年(1007),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多神仙之宅”,诏改永安县为仙居县。南宋隶两浙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为台州路,隶江浙行省浙东道,辖县如故。元贞元年(1295),黄岩县以民户达5万,升为黄岩州,仍隶台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台州路为台州府,隶浙江行省。三年,复黄岩州为黄岩县。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分黄岩县南部方岩、太平、繁昌3乡置太平县,以其境内有太平山而得名。十二年,划乐清县东部山门、玉环2乡入太平县。自此,台州辖临海、黄岩、太平、仙居、天台、宁海6县。
清顺治三年(1646),入清版图,沿明制。康熙元年(1662)隶浙江省绍台道。七年隶宁台温海道(驻台州)。十一年隶台海道(驻台州)。二十四年隶宁台道。雍正四年(1726)隶宁绍台道。六年,于玉环山置玉环厅。厅因山名,隶温州府。太平县二十四都、二十五都、二十六都划入玉环厅。清宣统三年(1911)八月,辛亥革命,九月台州光复,成立军政分府,隶省军政府。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2月,玉环厅改为县。7月,撤销台州军政分府,各县直属省政府。3月,省下设道,台州属会稽道,玉环县属瓯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太平县以县西温峤岭别称温岭改名温岭县。16年道废,各县直属省政府。21年6月,省政府在省县之间试行县政督察专员,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宁海6县为第六区。因内政部未予核准,9月改设特区,为第五特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22年10月改划为第四特区。24年8月,省政府正式设置临海行政督察区,置专员公署。25年,据行政院新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条例》,台州称第七行政督察区。29年7月,以南田县全部境域及宁海县东南部18乡镇、临海县东北部5乡镇置三门县,以地濒三门湾而得名。31年,天台县划属第六区。32年,宁海县改属第六区。35年增辖天台、磐安2县。37年4月划为第五区,未及实施,7月又重划为第六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
1949年6月解放后,置浙江第六专区。同年10月10日,第六专区改称台州专区,驻临海县,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三门、宁海7县及临海城关、海门两直属区。玉环县属温州专区。1950年5月,撤销临海城关直属区,划归临海县。1952年10月,宁海县改属宁波专区。1953年6月,分玉环县境洞头、大门诸岛另建洞头县,属温州专区。
1954年5月,撤销台州专区,临海、天台、三门3县划属宁波专区,黄岩、温岭、仙居3县及海门直属区划属温州专区。1956年3月,仙居县改属宁波专区,海门直属区撤销,改为黄岩县属区。
1957年7月,复置台州专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1958年10月,三门县撤销,并入临海县;宁海县撤销,并入象山县,属台州专区;洞头县重新并入玉环县,仍属温州专区。
1958年12月撤销台州专区,天台县划属宁波专区,临海、仙居、黄岩、温岭4县划属温州专区。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撤销玉环县,所属境域分属温岭县与温州市,并于4月付诸实施。196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玉环县。
1962年4月,复置台州专区,并复置三门县、玉环县。辖临海、黄岩、温岭、仙居、天台、三门、玉环7县。
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1980年7月置海门特区,属台州地区,辖境包括原黄岩县海门区、大陈镇、山东人民公社及临海县前所人民公社。1981年7月撤销海门特区,以其行政区域置椒江市,以境内椒江得名。此后,临海县章安区、黄岩县洪家区与三甲区,陆续划属椒江市。1986年3月撤销临海县,置临海市。1989年9月撤销黄岩县,置黄岩市。1993年2月,撤销温岭县,置温岭市。台州地区辖临海、椒江、黄岩、温岭4市和天台、仙居、三门、玉环4县。
1994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台州地区和县级黄岩市、椒江市,设立地级台州市和县级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境辖椒江、黄岩、路桥3区与临海、温岭2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县。市人民政府驻椒江区。
【行政区划】 台州市政区辖椒江、黄岩、路桥3个直属区与临海、温岭2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县,分设68镇28乡31个街道办事处,5533个行政村和378个居民区。
椒江区1镇8个街道办事处:大陈镇,海门、白云、葭芷、洪家、下陈、前所、章安、三甲街道办事处。
黄岩区5镇6乡8个街道办事处:宁溪、北洋、头陀、院桥、沙埠镇,富山、上郑、屿头、上洋、茅畲、平田乡,东城、南城、西城、北城、江口、新前、澄江、高桥街道办事处。
路桥区4镇6个街道办事处:新桥、横街、金清、蓬街镇,路桥、路南、路北、螺洋、桐屿、峰江街道办事处。
临海市15镇4个街道办事处:汛桥、东塍、小芝、桃渚、上盘、杜桥、涌泉、尤溪、白水洋、河头、永丰、汇溪、括苍、沿江、邵家渡镇,古城、大洋、江南、大田街道办事处。
温岭市11镇5个街道办事处:大溪、泽国、新河、城南、坞根、石桥头、温峤、箬横、松门、石塘、滨海镇,太平、城东、城西、城北、横峰街道办事处。
玉环县6镇3乡:珠港、清港、楚门、干江、芦浦、沙门镇,龙溪、鸡山、海山乡。
天台县8镇5乡:城关、白鹤、石梁、街头、平桥、坦头、三合、洪畴镇,三州、龙溪、雷峰、南屏、泳溪乡。
仙居县8镇10乡:城关、横溪、白塔、田市、官路、下各、朱溪、埠头镇,安岭、溪港、湫山、皤滩、淡竹、步路、上张、广度、大战、双庙乡。
三门县10镇4乡:海游、沙柳、珠岙、亭旁、六敖、横渡、健跳、 浦、花桥、小雄镇,高枧、蛇蟠、沿赤、泗淋乡。
【人口民族】
一、人口变动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围东瓯,东瓯民徙江淮间。汉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灭东越王,夺其地,民徙于江淮间。
六朝时,台州在大、弓、王、司马、朱、向、任、羊、李、宋、吴、吕、何、余、抗、周、孟、房、俞、马、秦、厚、夏、桓、高、虔、徐、陈、张、陶、许、章、富、杨、董、仆、厉、蒋、刘、潘、骆、鲍、戴、谢、薛、严、疆、钱、郗等49姓从中原迁入。唐宋时期,台州社会相对稳定,中原地区与福建等地居民成批迁入。特别南宋时,迁入天台县境99姓氏,迁入今三门县境32姓氏,迁入今温岭市22姓氏、26族支,迁入今玉环县境10姓氏,迁入临海县境1.88万人。元代,迁入天台县境31姓氏,迁入今三门县境9姓氏,迁入今温岭市境3姓氏。
明清时,境内居民有几次大的迁出。明初推行屯田政策,黄岩县在洪武初年有8万人迁往安徽凤阳一带,永乐时又有10多万人外迁。洪武二十年(1387),为防御倭寇,将玉环岛及石塘等地居民内迁,其中有部分迁往毗邻地区。清初,为阻止沿海居民接济郑成功、张煌言等人抗清,下令将沿海居民内移30里。顺治十八年(1661),“奉文弃置临(海)、黄(岩)、太(平)、宁(海)四县共53563丁口”。明时,迁入天台县50姓氏,迁入今三门县境30姓氏,迁入太平县12姓氏;清时,迁入天台县20姓氏、今三门县境10姓氏、太平县12姓氏。雍正五年(1727)玉环岛展复置厅后,从平阳等邻近各县迁入33姓氏。咸丰元年(1851),福建省惠安县白奇村郭姓渔民迁来坎门、石塘等地。太平天国期间,浙西(今湖州、嘉兴一带)大量人口逃亡,土地荒芜,仙居、天台、临海、黄岩等县不少贫苦农民前去开垦,至今安吉、孝丰等县丘陵、山区尚有台州籍移民村落。
民国初期,境内有3.22万人在区内外流动。21年(1932),天台县有寺庙户口189户,僧尼道士759人(男635、女124),其中很多为外地迁入。28年,天台县划给磐安县110村,划出居民约8000人。抗日战争期间,台州相对安定,沦陷区居民曾大批迁入,战后陆续迁回。
解放初期,约有数百名山东籍干部南下台州。1955年2月,国民党军队胁迫大陈岛、披山岛居民1.5万多人去台湾。1958—1962年,城镇青年支援宁夏建设4.2万人;1962—1978年,城镇知识青年支援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建设约9000人,1980年前后大多返回。从70年代后期开始,人口流动量增加。1979—1990年,平均每年迁入6.26万人,迁出6.07万人。1985年后,流动人口量激增,是年外出劳动力(以离开户口所在乡镇3个月以上计)22.61万人,其中出省10.22万人。此后,每年外出劳动力不断增加。1990年,外出劳动力31.96万人,其中出省16.22万人,大多不带家属,逢年过节时回家团聚。近几年,外地来台州打工、经商人员逾数十万人。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市外出人口113.46万人,流入人口83.49万人。
二、人口发展 1949年,境内居民60.4万户、240.57万人。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区68万户、254.1万人,比1949年增13.54万人,平均年增长率1.38%。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区78.6万户、322.7万人,比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增68.6万人,平均年增长率2.2%。1963年开始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减缓。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区113.3万户,467.46万人,比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增加114.76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2.08%。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区140.23万户、487.64万人,比第三次人口普查增加20.18万人,平均年增长率0.53%。1998年年报统计,出生68263人,死亡32162人,年末全市539.51万人,比1990年年报统计人口增24.02万人,年均增长率0.58%,人口增长速度基本得到控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169.90万户、546.01万人,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32.95万人,增长6.42%。2001年末,全市177.49万户、548.52万人。2002年末,全市179.71万户、550.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4万人。
三、人口分布 密度 台州每平方千米人口,1949年251人,1964年337人(人口普查数,下同),1982年488人,1990年510人,2000年581人。各县(市、区)人口密度依次为:椒江、路桥、温岭、玉环、黄岩、临海、天台、三门、仙居。人口最密集地区为沿海的温黄平原、椒北平原和玉环岛。椒江、路桥、温岭、玉环、黄岩5个县(市、区)土地面积占全市29%,人口占54%。其中椒、路、温、玉4个县(市、区)的人口密度都在每平方千米1000人以上,最高的椒江区,每平方千米1600余人。
城镇 1952年境内城镇人口22.23万人,仅占总人口的8.83%。1964年普查时,城镇人口29.18万人,占总人口的9.04%。1982年普查时,城镇人口55.05万人,占总人口的11.78%。1990年普查时,城镇人口91.6万人,占总人口的18.78%。1998年年终统计,市区人口140.83万人,占总人口的26.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台州建市以来,城镇人口增长较快。2000年普查时市区常住人口149.20万人,占总人口的28.95%。2001年末,市区户籍人口143.9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6.23%。2002年末,市区户籍人口144.9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6.33%,比上年末增加1.03万人。
行业 1990年人口普查时,第一产业人口222.10万人,占在业总人口的76.95%;第二产业人口37.09万人,占在业总人口的12.86%;第三产业人口29.41万人,占在业总人口的10.19%。1996年全市基本单位普查,吸纳就业人员除农户、个体户外1004306人,其中企业860168人,占85.64%;事业81267人,占8.09%;机关34418人,占3.43%;社区管理28533人,占2.84%。同年农业普查,农村从业人员总人数302.56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124.97万人,占41.3%;从事工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106.74万人,占35.3%;从事交通运输、商业等其他产业70.87万人,占23.4%。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逐渐向二、三产业分流。
四、少数民族 台州为汉族聚居区,间有少量少数民族。1964年,境内有10个少数民族,122人。1982年有16个少数民族,326人。1990年,有29个少数民族,878人,其中畲族247人、回族135人、壮族92人、苗族75人、满族72人、土家族48人、布依族46人、蒙古族48人、藏族19人、彝族40人、白族16人、高山族12人,朝鲜族、侗族、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景颇族、羌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普米族等均在10人以下。2000年人口普查时,全市有47个少数民族,2.27万人,其中蒙古族171人、回族430人、藏族78人、维吾尔族71人、苗族5782人、彝族541人、壮族1038人、布依族1988人、朝鲜族64人、满族216人、侗族3150人、瑶族197人、白族500人、土家族6204人、哈尼族85人、傣族113人、黎族137人、傈僳族300人、佤族92人、畲族621人、高山族11人、拉祜族27人、水族80人、纳西族24人、土族106人、仫佬族14人、羌族14人、布朗族18人、仡佬族127人、怒族25人,其他民族均在10人以下。
(梁 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