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台州记忆  > 台州风情

市情概况

发布时间:2010-02-26 10:41 信息来源: 信息中心 作者: 张浩 浏览次数:

【自然环境】 

 

    一、境域  台州市位于浙江中部沿海,地处全国海岸带中段。陆地范围介于东经120°17′—121°56′、北纬28°01′—29°20′之间,东西长172.8公里,南北宽147.8公里。陆域面积9411平方公里,周边线1287.6公里。北接宁波、绍兴(市界边线分别为145.57公里、79.53公里),西邻金华、丽水(边线126.29公里和82.47公里),南连温州(边线222.92公里),东濒东海,海岸线630.87公里。200米等深线以内(大陆架)海域8万平方公里。海上出露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岛屿691个。全市辖椒江、黄岩、路桥、临海、温岭、玉环、天台、仙居、三门等9个县(市、区),其中6个县(市、区)靠海。


    二、地势  台州依山面海,地形大势由西向东倾斜。西北山脉连绵,千米峰峦迭起,阻滞了冬季寒流的入侵。东南丘陵缓延,平原滩涂宽广,河道纵横。沿海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境内地貌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湾、岛屿均有分布,其中山地丘陵占陆域面积的2/3,海洋为陆地面积的8.5倍,兼得山海之利。唐·杜甫诗云:“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


    三、山脉  由地壳运动褶皱而成。台州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千米以上中山山脉集结在市境西部和北部。


    天台山  耸立市境北部,系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其脉由仙霞岭中支大盘山向东北延伸而来,在天台县东北部形成以华顶为中心的千米以上高峰21座。北与四明山以剡溪为界,南隔始丰溪河谷盆地与大雷山相望。主峰华顶,海拔1098米。主脉向东北延伸出境,经新昌、宁海、奉化、鄞县,入海为舟山群岛。其东支主峰苍山顶,海拔1113.4米,支脉向东展布三门湾北部。


    大雷山  横亘市境中西部,为永安溪与始丰溪分水岭。其脉由仙霞岭中支小盘山延伸而来,西南连接清明尖(一名青梅尖),沿西部市界蜿蜒向东北折东入境,在仙居、天台、临海三县(市)结合部形成主峰,山顶平缓,海拔1229.4米。主体山脉作东北——西南走向,西南山脊挺拔,仰天坪、祝大坪岗、廿四尖背、盘龙岗、骑马岗等千米以上峰岗连绵;向东北伸展,经鞍头岭、大木杓山至赤峰山(海拔804米)被始丰溪切割,溪东余脉展布于市境中北部。天台盆地以南与仙居盆地以北诸山,均为大雷山支脉。


    括苍山  雄居市境西南部,为椒江水系与瓯江水系分水岭。其脉由浙南洞宫山向东北延伸而来,自仙居县西南端劫贼岩岗逶迤入境,沿西南市界蜿蜒向东折北,在临海市与仙居县交界处蟠结成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4米,为浙东第一高峰。括苍山系带状中山,共有千米以上峰峦150多座,《唐六典》列江南道名山之一。主干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支脉展布仙居、临海、黄岩、永嘉、缙云诸县(市、区),余脉伸展至三门湾以南,入海为东矶列岛。


    四、河流  境内有大小河流(含干支流)7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25条。椒江、金清两大河流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全市陆域面积80%左右。


    椒江水系  椒江是境内最大河流,也是浙江第三大河。干流自仙居县天堂尖曲折向东至椒江牛头颈入海,全长197.3公里,沿途有灵江、永宁江和永安溪、始丰溪等80多条江溪汇入,流域面积6613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2/3左右。上游永安溪、始丰溪,分别长141.3公里和134.2公里,流经仙居盆地和天台盆地,在临海市城西三江村汇合灵江;中游灵江,长44公里,宽300—800米,均为感潮河段,向东折南至黄岩区三江口,汇合永宁江(澄江)为椒江;下游河口段,自三江口至牛头颈,长12公里,河面宽950—2000米,航道顺直,为纳潮河段。出海口两山夹峙,形似天然关隘,称海门,为浙江东南海防要塞、对外开放之门户。


    金清水系  金清港横贯温黄平原中部,发源于温(岭)黄(岩)交界的太湖山东南麓,流经温岭市大溪镇,向东从路桥区金清镇黄琅西门口入海,全长50.7公里。大溪以上8公里为山溪性河道,大溪以下为平原河道,入海口10公里为泄洪外港道。金清港北接南官河、三才泾、二湾河、三湾河、四湾河、五湾河、车路横河,结成平原水网,河道纵横密布,北通椒江,南达松门,流域面积1172.6平方公里,为温黄平原排灌、航运水道。


    五、海湾  台州境内自北而南,较大海湾有三门湾、浦坝港、台州湾、隘顽湾、漩门湾、乐清湾。


    三门湾  位于三门、宁海、象山3县之间,以三门县海域为主体。南起牛头门口,北至宁海、象山两县沿岸,西靠三门县大陆,东连猫头洋。东西宽50公里,南北长55公里,海域面积约540平方公里,陆岸线长303.80公里。万金山、白蛇山、狗山3岛分列湾口,构成3道航门,故名“三门”。湾内水深5—10米,最深处达50米,有健跳港、海游港、旗门港、石浦港等港口,潮间带(海涂)资源丰富。民国5年(1916)3月,孙中山至象山石浦一带考察,称三门湾为“实业之要港”,列入《建国方略》。


    浦坝港  位于三门县东南部,港湾深入内地。东西长19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海域面积72平方公里,陆岸线长56公里,扩塘山将港口分割成南北两条水道。南侧白带门水道长5.5公里,宽1.2—2公里,水深4—10米,为出入浦坝港的主航道。北侧牛头门水道,长5.5公里,宽0.45—1.5公里,水深2.5—5米。港湾两侧干出滩涂与潮间带(海涂)54平方公里。


    台州湾  位于市境中东部椒江口外,系古代断裂河谷的一部分,呈喇叭状。东西长26公里,南北宽12公里。喇叭口弧长47公里,海域面积34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米,平坦沙泥质湾底。外有台州列岛、东矶列岛为南北屏障。湾内有浙江中部最大港口——海门港。两岸为宽广的淤泥质滩涂。


    隘顽湾  位于温黄平原南部、楚门半岛东北。北靠东浦农场,南通披山洋,东起温岭石塘山,西至玉环县栈台山,为半圆形沿岸海湾。东西长14.8公里,南北宽14.4公里,海域面积124平方公里。基底以淤泥为主,水深多在5米以内,沿岸滩涂广阔。


    漩门湾  位于市境南部玉环岛东北侧,南起西台墨鱼屿岛,外通披山洋。海域面积35平方公里,陆岸线长43公里。1977年漩门堵口后淤积甚快,湾内水深大多不足2米,港道浅窄,仅宜小船航行。两侧潮间带(海涂)宽广,为玉环县水产养殖的重要区域。


    乐清湾  位于市境南部西侧的玉环与乐清两县(市)之间,东北傍靠温岭市,西南连接温州湾,系深入内地的半封闭海湾。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15公里,海域面积469平方公里,陆岸线长220多公里。湾内水深港阔,岛屿错列。湾底建有全国最大潮汐发电试验站——江厦潮汐电站。   

 

                                     台州岛群划分

岛群序号

主要岛屿

县市

23

蛇蟠、花鼓

三门

24

田湾、下万山、满山、灶窝山、长屿

25

扩塘山、南北泽山、东西泽山、达道山

26

头门、田岙、东矶、雀儿岙、石坦

临海

27

上下大陈、南北——江山、竹屿、下屿

椒江

28

黄礁、白果山、道士冠、东西廊、三山头

路桥

29

龙门、南北港山、沙镬山、九洞门

温岭

30

牛山、隔海山、腊头山、三蒜

31

披山、小披山、大洞精、上下浪挡山

玉环

32

鸡山、大小鹿山、洋屿

33

茅埏、大横床、大青山、江岩山

34

玉环、南排山、黄门山、横趾山

 

 

    六、岛屿  沿海岛屿大多在全新世陆域下沉时,为大陆基岩丘陵延伸而成。据海岛资源调查,出露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91个,岛上陆地总面积276.02平方公里。滩地面积64.30平方公里,岛岸线总长914.87公里,分别占全省海岛总数的22.57%、海岛陆地总面积的14.23%、岛岸线总长度的19.08%。其中,陆地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岛屿有20个,合计245.56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岛屿总数的2.89%、海岛总面积的88.96%;常年有人居住岛屿37个,季节性居人岛36个,海岛人口24.02万人。县级政府驻地岛1个,乡镇政府驻地岛7个。


    全市岛屿,按相对独立的自然环境单元,分为台州列岛、东矶列岛等12个岛群。自北而南,统一编入全省岛群序列。


    岛屿分属6个县(市、区)管辖。其中三门县122个,临海市140个,椒江区97个,路桥区25个,温岭市170个,玉环县137个。最大岛屿玉环岛,为玉环县人民政府驻地,陆地面积169.51平方公里,系浙江省第二大岛,1977年漩门港堵口后与大陆相连。其次为三门县蛇蟠岛,陆地面积14.73平方公里。其余岛屿面积均在10平方公里以下。


    七、气候  台州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受海洋水体调节和西北高山对寒流的阻滞,境内夏少酷热,冬无邪寒,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水热资源适宜柑桔、枇杷、杨梅等喜温果木和稻、麦、油菜等三熟制作物生长。


    日照时数  全市年均日照时数1800—2037小时。区域分布以天台县、玉环县与椒江区洪家为多,在1950小时以上;大陈岛最少,低于1800小时。受阴、雨、雾天气影响,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1971年2197小时,最少的1982年1549小时,相差648小时。在各月分配上,夏季各月日照多,7、8月份193—279小时;冬季较少,2月份109—118小时;春秋季介于冬夏之间。全区年日照百分率为41%—46%,7、8月份52%—65%,梅雨期26%—37%。


    气温  平原地区气温16.6℃—17.5℃,年际变化不大。自南向北递减。南部玉环县年平均气温17.5℃,西北部丘陵山地低于17℃。全年各月气温,1月最低(海岛为2月),平均气温5.0℃—6.9℃,月平均最低气温0.9℃—4.8℃;7月最高(海岛8月),平均气温26.6℃—28.5℃,平均最高气温29.1℃—34.2℃,极端最高气温33.8℃—41.7℃。全年≥0℃的活动积温5790.7℃—6321.6℃/日,持续363.4—359.4天。全市稳定≥10℃的初日在3月8日(仙居)至3月30日(坎门、大陈),自内陆向沿海岛屿渐次推迟。≥10℃的终日出现在11月22日(天台)至12月8日(长潭),自北至南渐次推迟,南北差10天左右。全年≥10℃活动积温5172℃—5704℃/日,持续241—275天;80%保证率为5024℃—5073℃/日,持续230—242天。天台县与三门县的大部及仙居县四周山地,≥10℃活动积温少于5300℃/日。5400℃/日线在温岭南部通过,线北的黄岩、路桥、温岭、临海、仙居河谷盆地及三门县沿海平原均在5300℃—5400℃/日。温岭南部与玉环县均在5400℃/日以上。受地形影响,仙居县横溪与黄岩区长潭水库周围,≥10℃的活动积温在5400℃/日以上。日平均气温≥20℃的终日出现在9月30日至10月17日间,80%保证率日期在9月22日(天台县)至10月13日(玉环洋坑)之间。10℃—20℃的活动积温4315℃—4789℃/日,其80%保证率为4050℃—4631℃/日,间隔488—198天。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平原地区-4.5℃—9.9℃,极值在仙居县。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值多年为-2.3℃—6.5℃。玉环县与大陈岛在-2℃左右,冰雪少见。温黄平原-4.5℃,临海市在-5.4℃以下,仙居县、天台县低于-6℃。


    境内初霜日在11月15日至12月31日之间,终霜日在2月11日至3月25日之间。无霜期235—322天,南部270天以上,北部(天台县)少于240天,南北相差30天以上。


    降水  年降水量1185—2029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年降水日数132—171天。年内降水有两个明显的雨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历时1个多月的梅雨期,降水量300多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0%,年际间比较稳定,相对变率为30%;8月上旬至9月中旬,历时1个多月,为台风雨期,降水量3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3%,年际间变化较大,相对变率在40%—60%之间。多年平均6—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54.8%。地域分布,以括苍山及其东南侧长潭水库周围山区为最多,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其中黄家寮1990年达3339.3毫米;华顶山东南侧至仙人桥一带山区次之,年降水量1600—1700毫米;大陈、玉环等岛屿及沿海最少,年降水量少于1300毫米,大陈岛多年平均降水量仅1250毫米;仙居、天台两县谷地及滨海等地次之,降水量1400—1500毫米;其他地区均在1500—1700毫米之间。


    四季特征  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炎热多雨,为热带气候特征。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天气温凉,具亚热带气候特征。气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10℃与22℃之间为春秋季。夏季始于5月底至6月上旬,止于9月下旬至10月初,长达4个月左右。冬季始于11月下旬末至12月上中旬,止于3月下旬,持续3—4个月,以西北部丘陵山地为长。秋季始于9月下旬后期至10月初,止于11月下旬末至12月上旬,持续2个月多。春季,西北部始于3月下旬,其他各地始于3月上中旬,止于5月下旬后期至6月上旬,分别达2个月。


    冬季  受冬季风控制。冬季风每年9月底至10月初开始爆发,12月至1月达到全盛时期,3月初开始减弱,4月初自南向北撤退。冷空气活动为冬季常见天气过程。寒潮冷锋经过时,产生成片雨雪天气,锋后急剧降温并伴大风。在冷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温度较低。月平均最低气温0.1℃—4.6℃,日最低气温≤0℃的日数为8—30天(椒江以北在30天以上,海岛在15天以下)。1月份降水量41.0—58.5毫米,东南沿海多于西北部山地丘陵。


    夏季  为夏季风盛行时期。夏季风自6月中旬开始,7月副热带高压控制达到极盛,9月初结束。初夏逐渐减退的北方冷空气与南来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梅雨锋面,造成连绵降水。梅雨季大致自5月底至6月底,历时一个月左右。有时梅雨失调,发生旱涝。1954年初夏,梅雨期异常持久,雨量又大,造成严重梅季洪涝。1963年与1971年初夏却出现“空梅”,发生干旱。梅雨结束,即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转入盛夏,除局部雷阵雨外,天气晴热,若无台风影响,则有2个月干燥少雨期,西北部山间盆地的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0℃以上。平均每年夏季有2—3次台风袭击与影响,能缓解旱象,也易造成洪涝灾害。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29.3℃—34.2℃。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仙居、天台两县均在20天以上,其他各县(市、区)在10天以下,玉环县从未出现。7月份降水量79—172毫米,以括苍山东侧山麓的临海市最多,玉环县最少。


    春季  地处华南青止锋北缘,受冷空气控制时,容易出现低温与连续阴雨天;冷空气减退,暖空气控制时,多晴好升温天气。有时完全处于大陆冷高压控制下,也是晴好天气。故春季为低温阴雨与突晴升温互相交替季节,谚云:“春天孩子脸,一日变三变。”


    秋季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东移,暖湿气流开始减退,常有小股冷空气南下,锋面活动开始增多,秋雨常现。中秋节后,多高爽天气。常有一段温煦的回暖天气,称“十月小阳春”。

 

                            台州四季起止日期及天数

季日

大陈

洪家

坎门

临海

仙居

三门

天台

温岭

春季

初日

3月28日

3月23日

3月18日

3月13日

3月18日

3月28日

3月28日

3月13日

终日

6月17日

6月2日

6月7日

5月27日

5月27日

6月2日

5月27日

5月27日

天数

81

72

82

76

71

67

61

76

夏季

初日

6月18日

6月3日

6月8日

5月28日

5月28日

6月3日

5月28日

5月28日

终日

10月2日

10月2日

9月27日

9月22日

9月27日

9月27日

9月27日

9月27日

天数

106

122

112

119

123

117

123

123

秋季

初日

10月3日

10月3日

9月28日

9月23日

9月28日

9月28日

9月28日

9月28日

终日

12月7日

12月17日

12月12日

11月28日

11月27日

12月7日

11月27日

12月7日

天数

65

76

76

66

61

71

61

71

冬季

初日

12月8日

12月18日

12月13日

11月29日

11月28日

12月8日

11月28日

12月8日

终日

3月27日

3月22

3月17日

3月12日

3月17日

3月27日

3月27日

3月12日

天数

109

95

95

104

110

110

120

95

 

 

【历史沿革】  台州历史悠久,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先秦时为瓯越地。秦代,属闽中郡。汉初,先后有东海王、东越王封立。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东越王除,民徙江淮间,改其地属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台、温、处3府。东汉建武年间(25—56)(一作章和元年<87> 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永建四年(129)(一作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在今永嘉县内)。建安四年(199)(一作兴平二年<195> ,分章安县西南部置松阳县。


    三国吴黄武、黄龙年间(222—231)分章安县西北部置始平县,分章安县西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以县境临海山而得名。赤乌二年(239),分永宁县置罗阳县;立罗江县。少帝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郡治章安(一作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境域远及闽北。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始平县为始丰县;分鄞县800户、章安县北部200户置宁海县,属临海郡,又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太康四年(283),分安固县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县。罗江县改属晋安郡。是时,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永宁、松阳、安固、横阳8县,隶扬州。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南部永宁、松阳、安固、横阳4县置永嘉郡。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后世台州辖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分始丰县南乡置乐安县(今仙居)属临海郡。


    隋开皇九年(589),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入临海县,属处州(十二年改称括州)。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临海县属永嘉郡。


    唐初,复分临海为章安、始丰、乐安、宁海、临海5县。武德五年(622)置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七年,并宁海县入章安县。次年,又将始丰、乐安、章安3县并入临海县。贞观八年(634)复分临海县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天授元年(690)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以县西黄岩而得名。神龙二年(706),分宁海县与越州的贸卩县地置象山县,属台州。开元二十一年(733)隶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复称临海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台州,肃宗二年(761)改始丰县为唐兴县。广德二年(764)象山县改属明州。中和三年(883)隶义胜军。光启三年(887)以台州置德化军。


    五代,属吴越国,军、州建置及辖县如故。天宝元年(908),改唐兴县为天台县,后复改为始丰县。宝正五年(930),因治理盂溪水患,改乐安县为永安县,以祈永保平安。后晋天福间(936—942),又改始丰县为台兴县。北宋建隆元年(960),复改台兴县为天台县。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除,台州入宋版图,州、县如故,隶两浙路。景德四年(1007),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多神仙之宅”,诏改永安县为仙居县。南宋隶两浙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为台州路,隶江浙行省浙东道,辖县如故。元贞元年(1295),黄岩县以民户达5万,升为黄岩州,仍隶台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台州路为台州府,隶浙江行省。三年,复黄岩州为黄岩县。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分黄岩县南部方岩、太平、繁昌3乡置太平县,以其境内有太平山而得名。十二年,划乐清县东部山门、玉环2乡入太平县。自此,台州辖临海、黄岩、太平、仙居、天台、宁海6县。


    清顺治三年(1646),入清版图,沿明制。康熙元年(1662)隶浙江省绍台道。七年隶宁台温海道(驻台州)。十一年隶台海道(驻台州)。二十四年隶宁台道。雍正四年(1726)隶宁绍台道。六年,于玉环山置玉环厅。厅因山名,隶温州府。太平县二十四都、二十五都、二十六都划入玉环厅。清宣统三年(1911)八月,辛亥革命,九月台州光复,成立军政分府,隶省军政府。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2月,玉环厅改为县。7月,撤销台州军政分府,各县直属省政府。3月,省下设道,台州属会稽道,玉环县属瓯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太平县以县西温峤岭别称温岭改名温岭县。16年道废,各县直属省政府。21年6月,省政府在省县之间试行县政督察专员,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宁海6县为第六区。因内政部未予核准,9月改设特区,为第五特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22年10月改划为第四特区。24年8月,省政府正式设置临海行政督察区,置专员公署。25年,据行政院新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条例》,台州称第七行政督察区。29年7月,以南田县全部境域及宁海县东南部18乡镇、临海县东北部5乡镇置三门县,以地濒三门湾而得名。31年,天台县划属第六区。32年,宁海县改属第六区。35年增辖天台、磐安2县。37年4月划为第五区,未及实施,7月又重划为第六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


    1949年6月解放后,置浙江第六专区。同年10月10日,第六专区改称台州专区,驻临海县,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三门、宁海7县及临海城关、海门两直属区。玉环县属温州专区。1950年5月,撤销临海城关直属区,划归临海县。1952年10月,宁海县改属宁波专区。1953年6月,分玉环县境洞头、大门诸岛另建洞头县,属温州专区。


    1954年5月,撤销台州专区,临海、天台、三门3县划属宁波专区,黄岩、温岭、仙居3县及海门直属区划属温州专区。1956年3月,仙居县改属宁波专区,海门直属区撤销,改为黄岩县属区。


    1957年7月,复置台州专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1958年10月,三门县撤销,并入临海县;宁海县撤销,并入象山县,属台州专区;洞头县重新并入玉环县,仍属温州专区。


    1958年12月撤销台州专区,天台县划属宁波专区,临海、仙居、黄岩、温岭4县划属温州专区。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撤销玉环县,所属境域分属温岭县与温州市,并于4月付诸实施。196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玉环县。


    1962年4月,复置台州专区,并复置三门县、玉环县。辖临海、黄岩、温岭、仙居、天台、三门、玉环7县。


    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1980年7月置海门特区,属台州地区,辖境包括原黄岩县海门区、大陈镇、山东人民公社及临海县前所人民公社。1981年7月撤销海门特区,以其行政区域置椒江市,以境内椒江得名。此后,临海县章安区、黄岩县洪家区与三甲区,陆续划属椒江市。1986年3月撤销临海县,置临海市。1989年9月撤销黄岩县,置黄岩市。1993年2月,撤销温岭县,置温岭市。台州地区辖临海、椒江、黄岩、温岭4市和天台、仙居、三门、玉环4县。


    1994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台州地区和县级黄岩市、椒江市,设立地级台州市和县级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境辖椒江、黄岩、路桥3区与临海、温岭2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县。市人民政府驻椒江区。

【行政区划】   台州市政区辖椒江、黄岩、路桥3个直属区与临海、温岭2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县,分设68镇28乡31个街道办事处,5533个行政村和378个居民区。


    椒江区1镇8个街道办事处:大陈镇,海门、白云、葭芷、洪家、下陈、前所、章安、三甲街道办事处。


    黄岩区5镇6乡8个街道办事处:宁溪、北洋、头陀、院桥、沙埠镇,富山、上郑、屿头、上洋、茅畲、平田乡,东城、南城、西城、北城、江口、新前、澄江、高桥街道办事处。


    路桥区4镇6个街道办事处:新桥、横街、金清、蓬街镇,路桥、路南、路北、螺洋、桐屿、峰江街道办事处。


    临海市15镇4个街道办事处:汛桥、东塍、小芝、桃渚、上盘、杜桥、涌泉、尤溪、白水洋、河头、永丰、汇溪、括苍、沿江、邵家渡镇,古城、大洋、江南、大田街道办事处。


    温岭市11镇5个街道办事处:大溪、泽国、新河、城南、坞根、石桥头、温峤、箬横、松门、石塘、滨海镇,太平、城东、城西、城北、横峰街道办事处。


    玉环县6镇3乡:珠港、清港、楚门、干江、芦浦、沙门镇,龙溪、鸡山、海山乡。


    天台县8镇5乡:城关、白鹤、石梁、街头、平桥、坦头、三合、洪畴镇,三州、龙溪、雷峰、南屏、泳溪乡。


    仙居县8镇10乡:城关、横溪、白塔、田市、官路、下各、朱溪、埠头镇,安岭、溪港、湫山、皤滩、淡竹、步路、上张、广度、大战、双庙乡。


    三门县10镇4乡:海游、沙柳、珠岙、亭旁、六敖、横渡、健跳、  浦、花桥、小雄镇,高枧、蛇蟠、沿赤、泗淋乡。 

 

 

【人口民族】 

 

    一、人口变动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围东瓯,东瓯民徙江淮间。汉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灭东越王,夺其地,民徙于江淮间。


    六朝时,台州在大、弓、王、司马、朱、向、任、羊、李、宋、吴、吕、何、余、抗、周、孟、房、俞、马、秦、厚、夏、桓、高、虔、徐、陈、张、陶、许、章、富、杨、董、仆、厉、蒋、刘、潘、骆、鲍、戴、谢、薛、严、疆、钱、郗等49姓从中原迁入。唐宋时期,台州社会相对稳定,中原地区与福建等地居民成批迁入。特别南宋时,迁入天台县境99姓氏,迁入今三门县境32姓氏,迁入今温岭市22姓氏、26族支,迁入今玉环县境10姓氏,迁入临海县境1.88万人。元代,迁入天台县境31姓氏,迁入今三门县境9姓氏,迁入今温岭市境3姓氏。


    明清时,境内居民有几次大的迁出。明初推行屯田政策,黄岩县在洪武初年有8万人迁往安徽凤阳一带,永乐时又有10多万人外迁。洪武二十年(1387),为防御倭寇,将玉环岛及石塘等地居民内迁,其中有部分迁往毗邻地区。清初,为阻止沿海居民接济郑成功、张煌言等人抗清,下令将沿海居民内移30里。顺治十八年(1661),“奉文弃置临(海)、黄(岩)、太(平)、宁(海)四县共53563丁口”。明时,迁入天台县50姓氏,迁入今三门县境30姓氏,迁入太平县12姓氏;清时,迁入天台县20姓氏、今三门县境10姓氏、太平县12姓氏。雍正五年(1727)玉环岛展复置厅后,从平阳等邻近各县迁入33姓氏。咸丰元年(1851),福建省惠安县白奇村郭姓渔民迁来坎门、石塘等地。太平天国期间,浙西(今湖州、嘉兴一带)大量人口逃亡,土地荒芜,仙居、天台、临海、黄岩等县不少贫苦农民前去开垦,至今安吉、孝丰等县丘陵、山区尚有台州籍移民村落。


    民国初期,境内有3.22万人在区内外流动。21年(1932),天台县有寺庙户口189户,僧尼道士759人(男635、女124),其中很多为外地迁入。28年,天台县划给磐安县110村,划出居民约8000人。抗日战争期间,台州相对安定,沦陷区居民曾大批迁入,战后陆续迁回。


    解放初期,约有数百名山东籍干部南下台州。1955年2月,国民党军队胁迫大陈岛、披山岛居民1.5万多人去台湾。1958—1962年,城镇青年支援宁夏建设4.2万人;1962—1978年,城镇知识青年支援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建设约9000人,1980年前后大多返回。从70年代后期开始,人口流动量增加。1979—1990年,平均每年迁入6.26万人,迁出6.07万人。1985年后,流动人口量激增,是年外出劳动力(以离开户口所在乡镇3个月以上计)22.61万人,其中出省10.22万人。此后,每年外出劳动力不断增加。1990年,外出劳动力31.96万人,其中出省16.22万人,大多不带家属,逢年过节时回家团聚。近几年,外地来台州打工、经商人员逾数十万人。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市外出人口113.46万人,流入人口83.49万人。


    二、人口发展  1949年,境内居民60.4万户、240.57万人。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区68万户、254.1万人,比1949年增13.54万人,平均年增长率1.38%。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区78.6万户、322.7万人,比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增68.6万人,平均年增长率2.2%。1963年开始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减缓。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区113.3万户,467.46万人,比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增加114.76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2.08%。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区140.23万户、487.64万人,比第三次人口普查增加20.18万人,平均年增长率0.53%。1998年年报统计,出生68263人,死亡32162人,年末全市539.51万人,比1990年年报统计人口增24.02万人,年均增长率0.58%,人口增长速度基本得到控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169.90万户、546.01万人,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32.95万人,增长6.42%。2001年末,全市177.49万户、548.52万人。2002年末,全市179.71万户、550.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4万人。


    三、人口分布  密度  台州每平方千米人口,1949年251人,1964年337人(人口普查数,下同),1982年488人,1990年510人,2000年581人。各县(市、区)人口密度依次为:椒江、路桥、温岭、玉环、黄岩、临海、天台、三门、仙居。人口最密集地区为沿海的温黄平原、椒北平原和玉环岛。椒江、路桥、温岭、玉环、黄岩5个县(市、区)土地面积占全市29%,人口占54%。其中椒、路、温、玉4个县(市、区)的人口密度都在每平方千米1000人以上,最高的椒江区,每平方千米1600余人。


    城镇  1952年境内城镇人口22.23万人,仅占总人口的8.83%。1964年普查时,城镇人口29.18万人,占总人口的9.04%。1982年普查时,城镇人口55.05万人,占总人口的11.78%。1990年普查时,城镇人口91.6万人,占总人口的18.78%。1998年年终统计,市区人口140.83万人,占总人口的26.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台州建市以来,城镇人口增长较快。2000年普查时市区常住人口149.20万人,占总人口的28.95%。2001年末,市区户籍人口143.9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6.23%。2002年末,市区户籍人口144.9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6.33%,比上年末增加1.03万人。


    行业  1990年人口普查时,第一产业人口222.10万人,占在业总人口的76.95%;第二产业人口37.09万人,占在业总人口的12.86%;第三产业人口29.41万人,占在业总人口的10.19%。1996年全市基本单位普查,吸纳就业人员除农户、个体户外1004306人,其中企业860168人,占85.64%;事业81267人,占8.09%;机关34418人,占3.43%;社区管理28533人,占2.84%。同年农业普查,农村从业人员总人数302.56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124.97万人,占41.3%;从事工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106.74万人,占35.3%;从事交通运输、商业等其他产业70.87万人,占23.4%。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逐渐向二、三产业分流。


    四、少数民族  台州为汉族聚居区,间有少量少数民族。1964年,境内有10个少数民族,122人。1982年有16个少数民族,326人。1990年,有29个少数民族,878人,其中畲族247人、回族135人、壮族92人、苗族75人、满族72人、土家族48人、布依族46人、蒙古族48人、藏族19人、彝族40人、白族16人、高山族12人,朝鲜族、侗族、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景颇族、羌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普米族等均在10人以下。2000年人口普查时,全市有47个少数民族,2.27万人,其中蒙古族171人、回族430人、藏族78人、维吾尔族71人、苗族5782人、彝族541人、壮族1038人、布依族1988人、朝鲜族64人、满族216人、侗族3150人、瑶族197人、白族500人、土家族6204人、哈尼族85人、傣族113人、黎族137人、傈僳族300人、佤族92人、畲族621人、高山族11人、拉祜族27人、水族80人、纳西族24人、土族106人、仫佬族14人、羌族14人、布朗族18人、仡佬族127人、怒族25人,其他民族均在10人以下。

                                                                              (梁  方)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